在山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浪潮中,產業鏈的韌性與活力成為衡量區域經濟競爭力的重要指標。作為全國首批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——中小數控機床產業集群企業的山東威達精工智能裝備有限公司,作為“鏈主”,以其在數控機床產業的深耕實踐,集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于一體,在產業鏈的延伸與協同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,為 “山東好品牌” 的產業根基注入了鮮活動能。
產業鏈延長,60%零部件可在滕州本地生產
進入威達精工的生產車間,機器轟鳴,一排排機床正有序等待進一步整裝。
山東威達精工智能裝備有限公司作為“全國機床行業30強”,位于“中國中小機床之都”的滕州,是滕州最大的機床企業,也是滕州機床產業集群中的“鏈主”企業。連續三年榮獲國家機床行業最高獎“春燕獎”,被評為國家級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,是山東省政府實施“1131”突破工程三核之一的鏈主企業。
作為鏈主企業,威達精工充分發揮自身作為行業榜樣的集聚效應,積極搭建產業協同創新平臺。這一平臺猶如一塊強大的磁石,吸引了眾多上下游企業紛紛入駐。
“生產一個機床需要2000多個零部件,雖然我們都能生產,但是很多還需要我們當地的產業鏈協同作戰,才能把這個事辦好。”山東威達精工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潘振跟記者說道,“滕州的自給率能達到60%左右,也就是說一臺機床的60%的零部件可以直接在滕州生產完成。”在滕州這片土地上,圍繞威達精工,已經逐漸形成了一個緊密協作的機床產業集群,各個環節的企業在這里匯聚,實現了資源的高效配置與共享。
精度可達0.003毫米國際水平,技術創新突破“卡脖子”難題
作為工業母機產業鏈鏈主企業,威達精工始終將技術創新視為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。“我們公司除了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之外,每年營業額的20%左右都會投入在技術創新里。”在和潘振的溝通過程中,記者了解到,多年來,威達精工連續多年投入大量資金用于研發數控機床關鍵技術,在主軸、轉臺、刀庫、五軸銑頭等關鍵零部件上實現了突破。
2024年,威達精工投資建設的滕州國際數控機床五軸加工中心項目竣工投產,這一項目引進國外加工設備25臺套,建設裝備領域精密五軸研發平臺,成功研發出多種精密五軸加工中心產品。“我們五軸五聯動加工中心,它能夠在加工過程中同時控制5個軸的運動,實現對復雜幾何形狀零件的高效和精確加工。五軸加工中心的精度能達到0.003毫米的國際水平,約等于1/10頭發絲。”潘振提到,該產品的應用,不僅解決了航空航天等領域超精密零部件加工的“卡脖子”難題,使我國在高檔數控機床領域向國際水平邁進重要一步。
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,也是產業鏈持續升級的關鍵支撐。威達精工深知這一點,始終將人才培養放在戰略高度,構建了一套完善的人才培育體系,為企業及產業鏈的發展源源不斷地輸送專業人才。通過校企合作和技能培訓等方式,威達精工打造了一支高素質、專業化的人才隊伍。這些人才不僅為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生產運營提供了有力保障,還通過產業鏈的協同效應,帶動了上下游企業的人才發展,為整個機床產業的升級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。
憑借在技術創新、產業鏈建設和品牌打造等方面的表現,威達精工已成為山東制造業的一張亮麗名片。在中介機構協調下,公司已完成上市主體整合及非相關資產剝離重組工作,目前正在穩步進行上市規范工作。未來,威達精工將繼續發揮企業的指引作用,為山東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力量,在全球產業鏈中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。